“我國煤炭資源稟賦復雜、每層差異大、條件差,薄和極薄煤層、厚與特厚煤層、大斜角與急斜煤層廣泛分布,開采難度大?!苯?,在中國工程院重點咨詢項目“我國煤炭資源高效回收及節能戰略研究”成果發布會上,針對我國煤炭資源高效回收和節能面臨的問題,10多位院士和業界專家共聚一堂進行探討。
我國煤炭資源回收率低
煤炭是我國最大的能源支撐,據中國工程院《能源發展戰略2030—2050》報告中預測205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比重控制在50%以下,但仍需25—30億噸,煤炭將長期是我國主導能源。
“但我國煤炭開采中普遍存在“棄薄采厚、挑肥揀瘦”現象,造成原設計80—100年服務年限縮短一半”。項目負責人、工程院院士、安徽理工大學副校長袁亮介紹,低煤炭資源回收率大大縮短礦井服務年限,尤其是礦井資源回收率平均僅50%左右,與美、澳等發達國家約80%的回收率仍然有較大差距。
此外,大規模產能過剩,嚴重危害煤炭行業當前效益。袁亮院士認為,我國煤炭開采節能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:生產噸煤能耗大、洗選技術落后、煤炭綜合利用率低三大方面。其中,我國原煤入洗量世界第一,原煤入洗率不足60%,為電廠等提供燃料的動力煤入洗率不足30%,而普遍采用的堆煤混配配煤技術,精確度低、穩定性差。
因此,積極尋求更高效的、環境友好的煤炭綠色開發途徑,提高煤炭資源安全、經濟、技術和環境一體化回收率,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的能源效率,是社會、經濟、能源、環境可持續協調發展重大戰略需要。
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和落后裝備
據了解,目前我國已探明煤炭資源中,埋深在1000m以下資源量占53%,隨著淺部資源枯竭,深部開采威脅越來越嚴重。
在我國去產能政策實施背景下,如何避免資源浪費、提供一條轉型脫困和可持續發展道路?袁亮院士認為,需要持續加大去產能力度,實現供需平衡,提升高效回收水平。
“全國產能普遍過剩,但去產能的重點在東北、華東和華南區”。袁亮院士介紹,我國現有綠色煤炭資源主要分布晉陜蒙寧甘區占全國73.23%、東北區占0.91%、華東區占8.29%、華南區占5.01%、新青區占12.55%。對此,晉陜蒙寧甘區,重點是緩建、停建一批在建礦煤;東北區和華東區以關閉退出煤礦為主,重點淘汰落后產能、扭虧無望煤礦;川渝湘鄂,以關閉退出為主;新青區,以滿足本省需求為主確定生產規模,緩建、停建一批在建煤礦,關閉和技改一批煤礦。
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落后裝備,不斷完善先進技術、先進裝備的推廣目錄,進一步建立健全淘汰落后產能的長效機制?!痹猎菏空J為,加快企業的兼并重組,調整高能耗產業布局,控制能耗總量增長,以節能優先培育行業龍頭企業,完善節能減排財稅政策,構建資源環境全成本價格機制。
加快推廣安全智能精準開采技術
針對我國煤炭資源高效回收與節能面臨的問題與挑戰。袁亮院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加快推進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科學體系研究,將相關研究方向列入未來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等項目指南,從政策方面加強對其基礎研究、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的扶持力度。
積極推廣神東、淮南、黃陵等礦區的先進經驗,優選一批綠色煤炭資源賦存條件好、開采技術與裝備先進、資源回收與節能水平高的礦區,建設國家級煤炭精準開采工程示范基地,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,帶動其他礦區的資源高效回收能力,切實提高我國煤炭精準開采水平。
此外,袁亮院士還介紹,應該建立能源開發國家實驗室,將煤炭資源高效回收、多種礦產資源協調開發等列為重要單元。建立綠色煤炭資源精準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,建立綠色煤炭資源精準開采協同創新聯盟等措施,有效保證綠色煤炭資源量開發比例,順利達成預期戰略目標。
CopyRight©北京龍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1593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11445號
聯系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彩和坊路8號天創科技大廈1008室 電話:400-083-7818/62670052